中年心态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83.97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3-14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59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中年心态
  • 商品编号:13506604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3-14
精彩书摘:

Ⅰ 危机与悲伤:“中年”一词的发明


危机:行动或者死亡


与“性”一样,“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按照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的说法,性始于1963年。那么在随后的1965年,“中年危机”首次登场。埃里奥特·杰奎斯(Elliott Jaques)在《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死亡与中年危机》(Death andthe Midlife Crisis),首次在学术界使用了这个术语,并且很快流传开来。事实上“中年(midlife)”这个词在1895年就出现了,在字典中的定义是“介于青年与老年之间的生命阶段”,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年才与“危机”产生自动关联。而如今这两个词语之间已经变得不可分割,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共鸣。中年人一边忧心自己会崩溃,一边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中年危机既是自我证明的故事,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已经成为小说和电影的一个重要题材。任何关于成就的讲述、关于成长的传记,一定要有自我怀疑并最终成功地克服信心危机的情节,才是完整的—这正是我们的文化中对于“成功”的固有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与我们在漫长的人生中逐渐走向衰老的经历不谋而合,同时也折射出现代西方文化中安稳与繁荣背后挥之不去的空虚感。“中年危机”的概念,不仅体现了我们逐渐产生的对死亡的模糊认知,也反映了我们对步入中年以后的生活意义的质疑。但,仅此而已吗?


杰奎斯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是否认为自己拥有创造力。他认为,在生物学层面上,“危机”的到来是显而易见的:它会在35岁左右时开始,可以持续数年的时间,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与其性格,并且杰奎斯坚定地认为这个词指向的是男性。无论是在文中所引用的例子上,还是将“危机”的本质理解为“创造力”的丧失这一点上,《死亡与中年危机》描述的肯定不是“死亡与少女”。尽管在后工业时代,关于中年的思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女性化的成分,但是一旦和危机联系起来,即使在战后的世界里,中年仍然主要针对的是男性。“男性更年期”(对此有个专门的英文术语manopause)似乎更值得进行精神分析,因为它并非生理性的,而是隐喻性的概念;不过,也可能因为它(或许)只是暂时性的,是等待生产力恢复的短暂平静期。女性会真的停经(menopause),而男性只是暂停(pause)一会儿。


在杰奎斯的文章首次发表的半个多世纪以后再来阅读,你会惊讶于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是多么的过时—他的视角完全集中在男性身上,并且认为一个人到了35岁左右,就“应该”已经建立了家庭生活;此外你还会发现,没有一个形式的中年危机能够同时适用于所有人。无论中年危机是真实存在的,或仅仅是一个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关于这一点,专家们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它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中年男性的崩溃可能正是另一个中年女性的成熟。而杰奎斯却将许多不同的故事线归纳为一个:在“杰出人物”的作品中清晰可见的中年危机。杰奎斯“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在35岁至39岁年龄段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他对于危机的认识过于印象主义,似乎是有问题的;他选出那些早逝的“天才”,引用他们的故事,不过是他在阅读了艺术家传记后对其浪漫主义调调的重复(“越深入观察天才们的生活……就越会震惊而清楚地发现,中年时期是死亡的高危阶段”)。但是他的理论却很受欢迎,说明其有一定道理。当人们步入中年后,创造力就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停滞不前、改变方向或转换形式。


创造力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杰奎斯将度过中年危机之后时期的创造力称为“经过雕琢的创造力”。他指的是不仅关注内在的非物质思想,也会重新关注到“外在的物质”;不仅会迸发灵感,同时也会产生行动的兴趣。杰奎斯从许多男性艺术家,如贝多芬、莎士比亚和歌德等人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个模型—浪漫而富于直觉的青年时期,古典而充满反思的中年时期,然后再将这个模型应用于他们身上。虽然他的这一方法有些自我循环的意味,但表达出了清晰的观点。渴望和焦灼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静和接受。


然而,要达到这种豁达的状态,需要经历杰奎斯所说的中年危机之“炼狱(purgatory)”。根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论,我们都保留着对永生的隐秘幻想,然而这种幻想必须被彻底消除。当我们停止成长,开始逐渐变老,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最终会走向死亡的残酷现实,我们不能继续假装只有别人会死去而自己不会。所有的将来时终会变成过去时。


杰奎斯可能是第一个广泛使用“中年危机”这一术语的人,但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其实并非新创。在流行文化中,长期以来皆认为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男性,会在40岁左右时经?法国人所谓的“正午的恶魔(le démon demidi)”。当然,心理学家一直在试图驱逐这个恶魔。1881年,神经学家乔治·米勒·比尔德(George Miller Beard)在他既往关于神经疲劳(nervous exhaustion)的研究基础上,出版了专著《美国人的神经质》(American Nervousness),创造了“神经衰弱(neurasthenia)”这一术语。此书中有一章是“脑力劳动者的寿命以及年龄与工作的关系”,他调查了750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及一些不太知名的人,得出了一个带有精确数字的结论:“人最富有生产力的年龄是39岁”。比尔德认为创造力是年轻人的游戏,他写道:“诗歌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思维,而老年人已经没有能力去思考。”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他甚至给人生每个十年起了名:三十几岁是“黄金年代”,四十几岁是“白银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岁的“木勺年代”。比尔德关于衰老与神经衰弱的观点,正好与传统上结婚纪念日的价值等级相反。我们年纪越大,距离中年的黄金时代越远,就变得越没有价值。我们爬上了人生的第39级台阶,然后就开始一路往下。


不出所料,随后心理学家们开始寻找推翻比尔德价值递减定律的方法。


在沃尔特·皮特金(Walter Pitkin)出版他的畅销励志作品《生命始于四十岁(Life Begins at Forty)》(1932年)之前,他的同事G. 斯坦利·霍尔(G.Stanley Hall)就已经严谨地论证了这一观点。b1922年,霍尔在一项名为“衰老:生命的后半程”的研究中(这项研究是1904年霍尔一项名为“青春期”的研究的后续),霍尔创造了“中年时代的危机(middle age crisis)”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影响30多岁到40多岁男性心灵的一场旷日持久的高烧。


然而,霍尔认为这场危机标志着真正成熟的开始。他说:“现代的男性并不会在40岁前达到最高成就”,然后用尼采式的语气补充道,“在第4个十年开始时,他们才会化身超人,开始真正的事业”。b霍尔为何能够对中年保持如此积极的心态?引用他作品第一章的标题,是因为他认为中年是“老年人的青春期”。霍尔以70多岁高龄(他出生于1846年,于此项研究的两年后即1924年去世)的视角写下此文,满怀伤感地回顾了中年时代的活力。他说,在青年期与老年期之间,才是生命的本质与精华所在。因此,对中年的看法如何完全取决于你的视角。


另一个更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也认为,中年是即将开始“自我实现”的时期。在1912年和弗洛伊德闹翻后,卡尔·荣格(Carl Jung)经历了他自己的中年危机。他开始反抗无意识理论的统治,他认为从童年期到成年后,我们的人格是在持续发展的。荣格将青少年到中老年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中间阶段开始于35岁左右,在健康人中,这个阶段的特征是试图树立“宗教观”。后来他将这个阶段命名为“人的后半生(the second half of life)”并广为流传。荣格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我们必须逐渐放下自我,学会思考人类所处状况的意义,即,我们终将走向死亡。那些畏惧承认这一点的人就会生病—陷入中年危机。用荣格的话来说:“我们不能按照上午的方式,来度过人生的下午时分”。


如果说中年是自我实现的时期,那么它也是自我救赎的时期。在互联网上搜索“卡尔·荣格的人生四个阶段”,屏幕上会跳出一大堆的关于正念、意识以及个人发展的网页吸引你的眼球。荣格还给他的四个阶段都起了别名—“运动员(athlete)”“战士(warrior)”“陈述(statement)” 和“精神(spirit)”,这些别名暗示着四个阶段之间的发展关系,我们(应该努力)从一个阶段进化到下一个阶段。在“陈述”阶段,我们成为父母、失去父母,走向成熟,对应中年以及中年的“下午心态”。四个阶段中蕴含了盘点的意味,反映了荣格希望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采取日益“宗教式”的态度。尽管这种态度需要我们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他人,但在鼓励“无我”的同时,仍然强调自我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用德尔菲箴言(译注:源自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中的阿波罗神谕之神圣格言)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尤其是在中年时代。


但是,正如杰奎斯所指出的那样,中年危机不仅仅在概念上存在悖论,在这种“无我”的自我实现的时机上也同样存在。因为从更积极的角度来看,中年也是我们人生的巅峰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和成熟的能力。为何我们要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郁郁寡欢?答案当然是因为这个时期已近尾声,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我们意识到了它已近尾声。杰奎斯引用了他的一名患者在30多岁时所说的一段颇具空间画面感的描述,“在此之前……生活就像是一望无际的上坡路,除了遥远的地平线以外别无他物。而现在,突然之间,我似乎到达了山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下坡路,而路途的终点就在眼前了。”换句话说,顶峰就是下坡路的开始。


和杰奎斯的患者一样,我们都会在中年时面临这样的问题。即使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天才的人而言,也应该重新思考如何避免“平台期”的问题。成功而忙碌的生活并不能消弭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的生活越是成功和积极,就越容易倾向于逃避自我评价—但它是无可避免的,在心理上也是必需的。用意大利诗人切萨雷·帕韦泽(Cesare Pavese)的话来说,我们无法通过逃避而从某件事中获得解脱,只能学会与之共处。b杰奎斯引用了患者的一句话:每当开启新的一天,他最喜欢的口号是“要么行动,要么死亡”—但是他分析了一下,记忆中自己总是把这句话缩短简化成“放手去做”。这名患者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用杰奎斯的话来说,正是应该“放手去做”的时期。他用鼓舞人心的口号说服自己,死亡是可以被否认的。


如此说来,中年危机似乎是一个非常“上流社会”的问题,是一种由于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传播而成为可能的现代奢侈品。可以想象,黑暗时代无论是贫穷的佃户还是自给自足的农民,都有的是事情需要担心,没空管自己的头发是否正在逐渐花白。他们甚至不一定能活到足以享受中年的年龄。目前我们倾向于相信,是由于现代医学的出现才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如果计算一个时代整体人群的平均寿命,将那些英年早逝(在当时很常见)的人也包含在内,那么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只考虑知识阶层,并排除新生儿死亡率这个因素,那么受教育人群的平均寿命在数个世纪里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尽管预期寿命的统计受到样本量和数据来源(统计对象)的影响而有很大的波动,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历史上能够存活到成年的人,其实比我们现在所想象的要长寿。到20世纪后期,人类寿命相较于过去一千年的平均值延长了大约10年;21世纪早期,又进一步延长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大多数发达国家预期寿命的估计值达到了80岁上下。然而,从古至今,一个人只要能够安然度过童年,并进入受教育阶段,那么就有很高的机会可以达到旧约圣经中所言的“古稀之年”(除了嗜血的罗马人)a。在维多利亚时期,5岁以上男性的预期寿命已经远超过了70岁。b托马斯·霍布斯认为,20世纪前人们的生活是肮脏、野蛮且短暂的,而上述数据有力地反驳了这样的观点。


延伸一下,这些数据还可以进一步表明,在历史上“中年时期”的定义是相对不变的,保持在30岁到40岁的中间阶段(35岁上下)。诚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年的理解也是一式一样。无论在西方—对于30多岁的意义,莎士比亚和蒙田与当下的我们有着不同的理解—还是在东方,历史上不同时期日本人对于“大叔(ossan)”的定义徘徊在“老人”和“中年人”之间,近期甚至衍生出了一个商业概念—“可供租用的中年人”。但是至少在生物学上,中年的定义意外地保持了相对一致。


至少对于受教育的男性来说,确是如此。但对于女性而言,情况却有着惊人的不同。


从女性预期寿命的上升中可以得出两个显而易见的结论:首先,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女性的寿命明显比男性要短;其次,从20世纪开始,女性的寿命显著延长。如果要说导致这种转变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无疑是分娩过程相关的医疗技术的提高,这意味着现代女性在生育年龄之后还能享受较长的一段中年时期。帕特里夏·科恩(Patricia Cohen)对此似乎有所感悟,在她撰写的文化史《我们的黄金时代》(In Our Prime)(2012年)中提到,“中年”一词原本只是在19世纪晚期的美国女性杂志中作为一个人口统计学的概念出现。只有在那个工业生产规模化、工作方式“泰勒化”的时代,刚获得解放的中产阶级妇女可以自由追求个人利益;只有在那个后工业时代,女性的中年生活才变得美好。是机器时代创造了女性的中年时期。


这种现代的性别偏见不仅体现在中年的概念上,也体现在商业上。19世纪的大众媒体几乎不会传播年龄焦虑,他们只会利用它牟利。60年代的中年还没有危机的含义,他们编造这个词汇只是为了刺激大众消费。敏锐的作家和思想家们,早在杂志向他们兜售美容产品之前,在精神科医生向他们解释这些症状之前,就已经凭直觉感受到了衰老的危机和焦虑。例如安达卢西亚诗人耶胡达·哈莱维(Yehuda Halevi)在20世纪初写下的诗句,智慧而简洁,几乎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地步:


当一根白发孤零零地出现在我的头上,我用手把它拔了出来,它说:“你可以一根一根地拔掉我,但是大军即将到来,你要如何应对?”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呢?从古至今,无论男女,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并且总是一败涂地。否认是一个强大的武器,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十分有效。正如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所说,遗忘是通往良好心理健康的大门。但是迟早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剩下的时间已经比已度过的时间要短了。我们迟早要考虑如何对付来势汹汹的白发大军。我找不到一个委婉轻松的说法,只能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拼尽全力,仍然会走向死亡。既然悲伤总会到来,那么不如早一点开始。


作者简介:

本·哈钦森,英国肯特大学欧洲文学教授,曾获菲利普·勒沃胡姆奖,欧洲科学院成员,其他作品:《比较文学简论》。

内容简介:

人生的意义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中年的意义是什么呢?在但丁、蒙田、波伏娃、歌德和贝克特等杰出作家的帮助下,这本书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它援引个人的方法来处理一个所有人身上普遍发生的过程——衰老,内容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从古人到现代人,从诗人到剧作家,创作者们一直在思考,当我们步入中年时,要如何保持创造力。过去的我们如何看待中年,现在的我们如何理解中年,以及在未来如何让中年更有意义,本书将会是一本指南。

目录:

前言/1

Ⅰ 

危机与悲伤:“中年”一词的发明 


Ⅱ 

左右为难之人:中年的哲学 


Ⅲ 

半山腰:如何开始中年 


Ⅳ 

商店后的房间:中年的谦逊 


Ⅴ 

上年纪:中年悲喜剧 


Ⅵ 

永恒的开端:中年空档期


Ⅶ 

现实主义与现实:“中年岁月”


Ⅷ 

漫步在其中的岁月:中年的转变 


Ⅸ 

减法的智慧:中年极简主义 


Ⅹ 

从盛年到老年:如何挺过更年期 


Ⅺ 

意识流:新世纪的中年时代 

后记:中年的尽头 


致谢 


图片来源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