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书全集校证(套装共7册 精装)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1018.40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4-17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727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中国茶书全集校证(套装共7册 精装)
  • 商品编号:11873331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4-17
精彩书摘:

大觀茶論

宋·趙佶

〔提要〕

《大觀茶論》,宋代茶書。一卷,宋徽宗趙佶(一○八二——一一三五)撰,是惟一由皇帝撰寫的茶書。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元豐八年(一○八五),宋哲宗趙煦即位,封其為遂寧郡王;紹聖三年(一○九六),進封端王。元符三年(一一○○)哲宗卒,因無子而由趙佶於柩前即位,向太后(神宗向皇后)權同處分軍國事;次年二月,始親政,改元建中靖國(一一○一)。崇寧元年(一一○二),起用蔡京為相,打着崇奉熙寧的旗號,開始大規模迫害元祐、元符黨人,正人端士為之一空,信用奸佞,國事日非。任用宦官童貫經略西北邊事,勞民傷財。改革茶鹽法,改鑄當十錢、夾錫錢,幾近無償掠奪。以“豐享豫大”相標榜,追求聲色狗馬,玩物喪志,窮奢極侈;崇奉道教,大修宮觀,為無益之費。任用朱勔、李彥等,置蘇杭造作局、京師西城所,搜刮民脂民膏,東南騷動,北方民怨,導致方臘、宋江起義。推行“聯金滅遼”的外交政策,招降納叛,乃自取敗亡的昏着。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在金軍鐵騎南下的危亡之際,下“罪己詔”,遜位於皇太子趙桓,是為欽宗。趙佶被改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在位二十六年,是歷史上有名的亡國昏君。其信用“六賊”為代表的奸佞,是自取敗亡的重要原因。次年,被兩路南下的金軍攻破京城開封。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徽、欽二帝及皇族、後妃、公主、官吏、內侍、技藝、工匠、倡優、妓樂等三千餘人被押解北上;北宋九朝積累的圖書文物、府庫積蓄被劫掠一空,掃地以盡。史稱“靖康之耻”。在經歷了長達八年的屈辱的俘囚生活,歷盡顛沛流離之苦後,於紹興五年(一一三五)四月,在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病逝。由於南北消息阻隔,紹興七年(一一三七),死訊才傳至南宋行都臨安(治今浙江杭州),追諡其為“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其著作,有《御注老子》、《黃鐘徵角調》各二卷、《聖濟經》十卷、《御制崇觀宸奎集》等,多已散佚。

政治上昏庸已極的亡國之君趙佶,却有着非凡的藝術天賦。他精書畫,擅詩詞,流傳至今的書畫作品已是國寶級文物。獨創“瘦金體”,其花鳥畫也享有盛名。詩詞亦有一定造詣,尤其是在流離北國時的創作,頗具國破家亡的滄桑感,與南唐後主李煜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大量詩文創作流傳至今的已極少,《全宋文》、《全宋詩》、《全宋詞》多已輯錄。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特別重視文化事業,他好學嗜書,曾多次下令搜訪天下遺書,又仿太宗、真宗故事,抄刻後分藏太清樓、秘閣等處。他還創置書、畫、算學,主持修纂《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精于金石、文物收藏、鑒定。他不僅培養了大量文化、藝術人才,其本人才華橫溢、頗有建樹的創作,也在我國文藝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大觀茶論》是宋徽宗存世的惟一著作。宋·姚應績《郡齋讀書志·後志》(袁本)著錄是書書名為《聖宋茶論》,《通考·經籍考》沿用此名;但宋人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稱此書為《茶論》,撰于大觀(一一○七——一一一○)年間,未審何據?其序亦稱《茶論》,但是否徽宗自序,則頗可稽疑。陶宗儀編入《說郛》時,始定名為《大觀茶論》。全書約近三千字,首為序,分為二十目。對於茶的生長、栽培、採制、品質、烹點,尤其是分茶等茶藝及使用的茶具,均有深中肯綮的記述。是在蔡襄《茶錄》所記烹點法的基礎上,更全面的深化,充分體現了北宋末茶文化發展的水平。在歷史上首次載錄了點茶、分茶、鬥茶的必備茶具——茶筅,充分顯示了作者有很深的茶藝造詣和茶文化知識。對於白茶的偏愛,不只是他個人的嗜好,反映了北宋人的時尚。其烹點一節所論極為精彩。總之,《茶論》不失為宋代茶書的集大成之作。《茶論》僅存《說郛》兩本:宛委山堂本(下簡稱宛本)《說郛》(一二○卷),涵芬樓本(下簡稱涵本,又稱商務本)《說郛》(一○○卷)。就總體而論,兩本各有短長,但涵本經張宗祥先生手自校定,似較宛本為勝;但具體到各書而言,就難以一概而論,如《茶論》則宛本遠勝涵本。今以宛本為底本,逐句合校兩本,不專注一本,擇善而從。凡底本是而涵本誤者,一般不出校;但為保存兩本原貌概況,異文一概保留,有所取捨則在校記中說明。《古今圖書集成·食貨典》中收入的《茶論》,基本上同涵本,今不列為參校本。清康熙時汪灝等主編的《廣群芳譜》、陸廷燦編纂的《續茶經》引錄了《茶論》大半內容。從文字判斷,此兩本似亦從與涵本同一版本系統的明抄殘本轉錄,凡異文已寫入校記。還參校了《蘇軾詩注》、《宣和北苑貢茶錄》、《北苑別錄》等書中的個别引文。此外,《茶論》也有少量引用《茶經》之處,異同之處,均已寫入校記。對“銙”、“白茶”等內容,進行了必要的注釋。

大觀茶論

嘗謂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之〕求者〔一〕,其類不一。穀粟之於饑,絲枲之於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須而日用,不以歲時之舒迫而可以興廢也〔二〕。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禀,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澹間潔〔三〕,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

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於今,百廢俱舉,海內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從〔四〕,事茗飲。故近歲以來,采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咸造其極〔五〕。且物之興廢,固自有時,然亦系乎時之汙隆。時或遑遽,人懷勞悴,則向所謂常須而日用,猶且汲汲營求,惟恐不獲,飲茶何暇議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則常須而日用者,固久厭飫狼籍。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競為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莢笥〕之精〔六〕,爭鑒裁之(別)〔妙〕〔七〕。雖〔天〕下士〔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後人有不自知為利害者,敘本末,列於二十篇,號曰《茶論》。

地 產

植產之地,崖必陽,圃必陰。蓋茶之性寒〔九〕,其葉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資陽和以發之。土之性敷,其葉疏以暴,其味強以肆,必資陰蔭以節之。(今圃家皆植木,以資茶之陰。)陰陽相濟,則茶之滋長得其宜。

天 時

茶工作于驚蟄,尤以得天時為急。輕寒,英華漸長,條達而不迫;茶工從容致力,故其色味兩全。若或時暘鬱燠,芽奮甲暴〔一○〕,促土暴力隨槁〔一一〕。晷刻所迫,有蒸而未及壓,壓而未及研,研而未及製,茶黃留漬〔一二〕,其色味所失已半。故焙人得茶天為慶。

采 擇

擷茶以黎明,見日則止。用爪斷芽,不以指揉,慮氣〔汙〕熏漬,〔一三〕,茶不鮮潔。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隨,得芽則投諸水。凡芽如雀舌、穀粒者為鬥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餘斯為下。茶之始芽萌,則有白合;既擷,則有烏蒂〔一四〕。白合不去,害茶味;烏蒂不去〔一五〕,害茶色。

作者简介:

点校者:方健,一九四七年生于苏州,一九六八年大学毕业,现为苏州市经信委退休干部,高级经济师。一九八四年曾考取过上海师范大学宋史研究生,因故未能入学。同年,被选拔为江苏盱眙县商业局副局长。一九八八年——一九八九年考取“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资格,由江苏省政府公派赴东瀛学习商业企业管理,为访问学者。归国后,调苏州市工作。业余从事宋史、茶史研究近四十年。现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杭州社科院兼职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凡一千余万字。

内容简介:

(1)收书范围zui 广,数量 zui 多。目前,较全面收录茶书的著作有日本布目潮沨《中国茶书全集》和郑培凯、朱自振主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二种,前者为影印,收书仅38种;后者虽收茶书114种,但其中有多篇论文,所辑佚茶书也缺失很多,如郑书辑佚《续茶经》中提到的茶书11种,然寥寥数言者很多。本书收录茶书101种,且辑书不限于子部谱录类图书,子部农书、医药类、类书类,集部总集、诗注类,史部等均有涉及,某些重要茶书典籍也*一次收录本书,如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茶录》是介于《茶经》与《茶谱》间的重要茶书,之前的书中都没有收录。

(2)严格学术规范,学术价值更高。影印本《中国茶书全集》在版本上给学界以便利,但对于文字的校证,给学界提供可靠的底本,则是本书的优长。本书作者方健先生从事茶文化研究30余年,从事本书资料收集与写作的时间即超过20年,主要精力就在参校各类版本,辨异正讹上。以《茶经》为例,本书比对了几乎全部现存的影印及现代中外校注本等30种版本,*终确定以目前 zui 古的《百川学海》本为底本,参校别本进行校证,而理校的参考资料更加繁多。*终使短短的《茶经》连同校记达10万余字。其他如辑佚《宋会要》中茶书,校记30余万字;《续茶经》校记约20万字,可见其用力之勤。

(3)本书新收茶书中有大量附图、插图,合乎古书图文兼茂传统,在海内外众多茶书汇编中堪称独树一帜。事实上,古代茶书中的许多插图,是与原文相辅相成的,保留了很多文化信息,保存它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如《茶经》中收录了日本春田永年《茶经中卷茶器图解》写本及日本佚名所作《茶经图考》,均为国内首次发表的资料,极为难得。


目录:

導言

凡例

上編 唐宋茶書

第一册

(1)茶經 [唐]陸羽

(2)顧渚山茶記 [唐]陸羽

(3)水品 [唐]陸羽

(4)茶述 [唐]裴汶

(5)煎茶水記 [唐]張又新

(6)茶録 [唐]楊曄

(7)採茶録 [唐]温庭筠

(8)茶譜 [五代前蜀]毛文錫

(9)茶酒論 [宋]王敷

(10)北苑茶録 [宋]丁謂

(11)補茶經 [宋]周絳

(12)北苑拾遺録 [宋]劉异

(13)茶録 [宋]蔡襄

(14)東溪試茶録 [宋]宋子安

(15)茶苑總録 [宋]曾伉

(16)品茶要録 [宋]黄儒

(17)大觀茶論 [宋]趙佶

(l8)宣和北苑貢茶録 [宋]熊蕃

(19)蒙頂茶記 [宋]王庠

(20)建安茶記 [宋]吕仲吉

(21)茹芝續茶譜 [宋]桑莊

(22)北苑修貢録 [宋]佚名

(23)北苑别録 [宋]趙汝礪

(24)茶具圖贊 [宋]審安老人

(25)煮茶泉品 [宋]葉清臣

(26)大明水記 浮槎山水記 [宋]歐陽修

(27)本朝茶法 [宋]沈括

(28)鬥茶記 [宋]唐庚

(29)荈茗録 [宋]佚名

(30)茶賦注 [宋]吴淑

(31)政和本草 茗 苦  [宋]唐慎微

(32)海録碎事 茶 [宋]葉廷珪

(33)千家詩話總龜 詠茶門 [宋]阮閲

(34)全芳備祖 茶 [宋]陳景沂

(35)古今合璧事類備要 茶 [宋]謝維新 虞載

中編 明代茶書

第二册

(36)臞仙茶譜 [明]朱權

(37)製茶新譜 [明]錢椿年

(38)茶譜 [明]顧元慶

(39)煮泉小品 [明]田藝蘅

(40)水品 [明]徐獻忠

(41)茶寮記 [明]陸樹聲

(42)茶考 [明]陳師

(43)茶録 [明]張源

(44)茶經 [明]張謙德

(45)茶疏 [明]許次紓

(46)茶箋 [明]屠隆

(47)茶録 [明]程用賓

(48)羅岕茶記 [明]熊明遇

(49)茶解 [明]羅廩

(50)蔡端明别紀 茶癖 [明]徐 

(51)茶録 [明]馮時可

(52)茶話 [明]陳繼儒

(53)茗笈 [明]屠本畯

(54)蒙史 [明]龍膺

(55)烹茶圖集 [明]喻政

(56)茶集 [明]喻政

(57)茶事詠 [明]蔡復一

(58)茶箋 [明]聞龍

(59)茗譚 [明]徐 

(60)茶書 [明]喻政 徐 

(61)品茶要録補 [明]程百二輯

(62)茶説 [明]黄龍德

(63)運泉約 [明]李日華

(64)茶董 [明]夏樹芳

第三册

(65)茶董補 [明]陳繼儒輯

(66)茗史 [明]萬邦寧

(67)茶乘 [明]高元濬

(68)岕茶牋 [明]馮可賓

(69)茗譜 [明]盧之頤

(70)洞山岕茶系 [明]周高起

(71)陽羨茗壺系 [明]周高起

(72)食物本草 宜茶之水 [明]姚可成輯

下編 清代茶書

第四册

(73)虎丘茶經注補 [清]陳鑑

(74)茶史 [清]劉源長

(75)茶史補 [清]余懷

(76)岕茶彙鈔 [清]冒襄

(77)續茶經 [清]陸廷燦

(78)陽羨名陶録 [清]吴騫

(79)洗研烹茶圖序 [清]鄭錦聲

(80)竹爐圖詠 [清]吴鉞 劉繼增輯録

(81)整飭皖茶文牘 [清]程雨亭

(82)種茶法 [近代]江志伊

補編

第五册

(83)宋會要 食貨類 茶門 [宋]官修

(84)宋會要 兵類 茶馬 [宋]官修

(85)宋會要 職官類 都大提舉茶馬司門 [宋]官修

第六册

(86)文獻通考 征榷考 榷茶 [元]馬端臨

(87)宋史 食貨志 茶 [元]脱脱等

(88)大元馬政記 [元]佚名

(89)關中奏議 茶馬 馬政 [明]楊一清

(90)馬政志 [明]陳講

(91)馬政志 [明]歸有光

(92)皇朝馬政紀 [明]楊時喬

(93)名山藏 馬政記 茶馬記 [明]何喬遠

(94)明史 食貨志 茶 [清]張廷玉等

第七册

(95)清初茶馬奏議 [清]廖攀龍等

(96)歷代馬政志 [清]蔡方炳

(97)清史稿 食貨志 茶法 [清]趙爾巽等

(98)西北茶史 [民國]葉知水

(99)敕修百丈清規 茶禮儀 [元]釋德煇

(100)茶榜 方健輯

(101)中國古代茶品選輯 方健選輯

附録一 已佚存目或未收茶書(文)敍録

附録二 主要引用與參考書目

附録三 本人主要茶史、茶文化史論著目録

附録四 本書專家推薦意見

後記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