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233.02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4-16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166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
  • 商品编号:11225240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4-16
作者简介: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学术和教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马勇,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现代金融体系、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等。2008年以来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10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基于“大金融”命题的四大基本内涵,从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审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现代金融体系下一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决定因素——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指出,效率性决定金融体系的“活力”,稳定性决定金融体系的“弹性”,而危机控制能力则决定金融体系的“张力”,三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竞争力的三大核心支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金融论纲》以纵向的历史分析为基础,以横向的跨国比较为依托,对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竞争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基本框架以及中国的实践路径。
目录:
导论什么是“大金融”命题
一、“大金融”命题的提出:三大基本内涵
二、“大金融”命题的理论基础:回归科学的经济学方法论
三、“大金融”命题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理论:本书的逻辑

第1章 “大金融”:经验基础与总体分析框架
1.1 长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大金融”的历史与经验基础
1.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1.1.2 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一般规律与“国家禀赋”的有效结合
1.1.3 金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偏离金融规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2 危机后的全球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回归“大金融”命题
1.2.1 国际金融格局新趋势:“再平衡的多边主义”
1.2.2 国际货币体系新趋势:从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
1.2.3 金融功能取向新趋势:回归实体经济
1.2.4 金融监管改革新趋势:走向宏观审慎
1.3 基于“大金融”命题的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总体分析框架
1.3.1 危机前的宏观经济学:金融因素被严重低估
1.3.2 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危机后的理论进展
1.3.3 基于“大金融”命题的总体分析框架: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
本章基本结论

第2章 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及其影响因素
2.1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一个分析起点
2.1.1 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2.1.2 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2.1.3 “大金融”理论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2.2 从微观传导机制到宏观经济效应:金融效率如何实现?
2.2.1 金融体系的效率基础:一个初步界定
2.2.2 金融体系效率的实现机制:从微观基础到宏观效应
2.2.3 金融体系效率的约束条件:从经济基础到国家禀赋
2.3 金融体系效率与制度安排: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2.3.1 金融制度的形成:历史与文化渊源
2.3.2 金融制度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机制:基本模型
2.3.3 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2.4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体系的效率?
2.4.1 银行效率的理论基础:文献回顾
2.4.2 影响一国银行体系效率性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
2.4.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2.5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效率?
2.5.1 金融市场的效率基础:基本模型
2.5.2 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一般性讨论
2.5.3 金融市场效率的实现:“国家禀赋”问题
2.5.4 概要性小结
本章基本结论

第3章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3.1 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全球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3.1.1 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与历史维度
3.1.2 金融危机的经济成本与社会影响
3.1.3 金融危机的阶段性特征与演变趋势
3.2 金融危机的国别研究: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3.2.1 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美国、日本和欧洲
3.2.2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从拉美到东亚
3.2.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情况有何不同?
3.3 金融不稳定的理论基础:主流文献梳理
3.3.1 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
3.3.2 金融危机的传染与扩散机制
3.3.3 金融危机的制度机制
3.3.4 关于金融危机相关机制的进一步讨论
3.4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3.4.1 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3.4.2 多维视角下的金融危机:实证分析与检验
3.4.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3.5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新的全周期分析框架
3.5.1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文献回顾
3.5.2 周期性泡沫中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模型
3.5.3 周期性泡沫推动的金融危机:阶段与机制
3.5.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章基本结论
附录

第4章 金融体系的危机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4.1 泡沫、多维流动性与紧急救助方案:次贷危机案例
4.1.1 三个维度的流动性及金融资产总量扩张
4.1.2 多维流动性在次贷危机演化中的作用
4.1.3 从多维流动性角度看美联储的危机救援措施
4.1.4 金融创新、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控制力
4.1.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2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及中央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
4.2.1 金融危机中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4.2.2 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工具
4.2.3 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实践:典型案例
4.2.4 中央银行危机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
4.2.5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3 金融危机后的15种常见应对措施:实证评价
4.3.1 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文献回顾
4.3.2 15种常见的危机应对措施:实证评价
4.3.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4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有效性评估
4.4.1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文献回顾
4.4.2 金融危机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实证分析
4.4.3 对实证结果的延伸性讨论
4.4.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5 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处置:预警机制与处置措施
4.5.1 金融危机可以被预测吗?
4.5.2 金融危机的防范:预警机制及其信息基础
4.5.3 金融危机的处置:程序与方法
本章基本结论

第5章 构建“大金融”体系:如何实现效率与稳定的平衡?
5.1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现实选择?
5.1.1 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选择:文献回顾
5.1.2 金融体系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3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5.2 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
5.2.1 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效率
5.2.2 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稳定
5.2.3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体系结构:全景刻画
5..3 金融顺周期性、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
5.3.1 金融顺周期性与实体经济波动
5.3.2 金融创新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5.3.3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宏观均衡
5.4 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框架的转变
5.4.1 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纳入金融稳定
5.4.2 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走向宏观审慎
5.4.3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效应与路径
5.5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禀赋”与有效边界
5.5.1 政府与市场:理论和政策逻辑的演变
5.5.2 政府作用的内生化逻辑与“政府-市场”边界
5.5.3 “大金融”命题下的政府与市场有效边界
5.5.4 关于金融制度设计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讨论
5.5.5 结论性评价
本章基本结论

第6章 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一个“大金融”框架
6.1 “大金融”框架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6.1.1 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
6.1.2 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
6.1.3 中国金融发展的整体蓝图与实践路径
6.2 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
6.2.1 形成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
6.2.2 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6.2.3 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
6.3 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6.3.1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从总量配置到结构协调
6.3.2 金融为什么必须回归实体经济: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
6.3.3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如何立足实体本位?
6.3.4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6.4 基于稳定与效率并重的金融开放
6.4.1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实证基础
6.4.2 资本账户开放中的金融稳定与国家控制力
6.4.3 基于稳定和效率均衡的中国金融开放:策略与路径
6.4.4 金融开放进程中的“多元共治”与人民币国际化
6.5 构建“三位一体”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6.5.1 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框架
6.5.2 基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
6.5.3 多种政策的叠加效应与反应过度:一个初步检测
6.5.4 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及其协调机制的基本结论
6.6 金融稳定与早期预警: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
6.6.1 金融失衡测度与危机预警:理论基础与指标选择
6.6.2 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测度方法与数值结果
6.6.3 “金融失衡指数”的政策应用:基于中国的实证评估
6.6.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章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