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理论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售价 降价通知
市场价 ¥38.91
会员等级价格
  • 上架时间
    2022-03-28
  • 累积评价0人评价

  • 累计销量

  • 赠送积分27

  • 数量
    减少数量 增加数量   有货
平台自营
商家名称:
标准查询网
客服邮件:
2591325828@qq.com
客服电话:
010-62993931
在线客服: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微商城

推荐精品

同类品牌

最近上新

  • 商品名称:基于集群理论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 商品编号:10333647
  • 品牌:
  • 上架时间:2022-03-28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br>    1.1  课题背景<br>    1.1.1  问题的提出<br>    (1)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提出。<br>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一种突出的经济社会现象(刘易斯,1989;钱纳里,1989;吉利斯,1998),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必然要求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或一元结构)发展,即实现城乡统筹。<br>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变。相反,城乡差距却日益扩大,导致城乡矛盾日深。2000年3月的李昌平事件使城乡矛盾彻底显性化。李昌平在给朱镕基同志的信中提出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即“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因此,城乡统筹的重点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农业如何发展?舒尔茨提出“农业问题不在农业本身”。<br>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将其确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次年3月,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系统地阐述这一战略,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br>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可见城乡关系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温家宝总理也指出,“不统筹城乡发展……‘三农’问题解决不了。”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中国目前及将来一段时期内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
    刘洪彬,男,1974年3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2006年6月于东北林业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并于2007年3月起在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共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迅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0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已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其中,城乡社会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农业生产落后”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br>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也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br>    本书以集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此为指导,深入研究了中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主要内容如下:<br>    第1章绪论。介绍本书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技术路线、主要方法和框架结构以及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br>    第2章基础理论述评。对基础理论及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评价,以二元结构理论、分工理论与极化、新竞争优势理论与创新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建立了本书研究的理论框架,奠定了全书的理论基础。<br>    第3章分析了集群理论的集群效应及其理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并重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集群效应对统筹城乡发展产生的双重作用,即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城镇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农村对城镇发展的贡献,结合国外城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集群理论的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思路。<br>    第4章是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主要是界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划分了我国城乡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在现阶段的现状,并从空间区位、制.度因素和创新三个方面剖析了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障碍。<br>    第5章是统筹城乡下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阐述了农村城镇化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目标,从人口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空间集聚效应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城镇化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对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并对其发展进行正确的评价,本书以城乡关联度系数为综合指标,设计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从集群理论角度提出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措施建议。<br>    第6章是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发展。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其形成与发展机制,在国内外产业集群模式分类基础上,本章针对我国依托城镇网络体系发展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了植根性产业集群、仿生型产业集群和引入型产业集群的新的分类;阐述了发展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的意义,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城乡产业发展对城镇产业集群的影响,并提出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非直接经济因素与直接经济因素对城镇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角度提出了推进其发展的措施建议。<br>    第7章是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影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br>    第8章是实证对比分析。按我国经济发展中“三大地带”的格局,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择了浙江省、黑龙江省和甘肃省,对其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br>    第9章提出了推进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了对策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最后是结论。总结了本书主要研究成果、创新点以及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br>    主要成果、创新点如下:<br>    (1)本书立足中国国情,首次基于集群理论系统、全面地探讨和研究中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在评价了现有理论框架的同时,建立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br>    (2)深入研究了集群理论的集群效应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双重作用,分析了城镇、农村经济发展在集群效应作用下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补充了现有研究成果局限于城市发展对农村发展拉动作用方面的不足。<br>    (3)提出了城乡关联度系数概念,并以此为综合指标,应用AHP法建立评价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为推进和监督农村城镇化按照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br>    (4)按照依托城镇网络体系发展产业集群的特点,对产业集群模式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建立了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模型。<br>    (5)研究分析了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应用AHP法设计了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首次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评价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br>    (6)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本书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现实,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分属三个地区的浙江省、黑龙江省和甘肃省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弥补了现有文献单纯研究某一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不足。<br>    由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笔者对此问题研究时日尚浅,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局限性,许多问题尚未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今后尚待深入进行研究的问题的主要有:<br>    (1)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仍显粗糙,需要在理论的有机结合方面进行细化,以加强应用指导性的更一般化发展。<br>    (2)受到条件的限制,未对本书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应用。<br>    (3)实证对比分析不够深入、细化,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案例剖析。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课题背景<br>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br>1.3  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采用的主要方法<br>1.4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br>第2章  基础理论述评<br>2.1  基础理论<br>2.2  基础理论评述<br>2.3  现有理论框架的评述及本研究理论框架的建立<br>2.4  本章小结<br>第3章  统筹城乡发展的集群理论分析<br>3.1  集群理论的作用原理<br>3.2  统筹城乡发展的集群理论分析<br>3.3  集群效应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双重作用<br>3.4  基于集群理论的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思路<br>3.5  本章小结<br>第4章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br>4.1  统筹城乡发展概述<br>4.2  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沿革<br>4.3  统筹城乡发展现状分析<br>4.4  统筹城乡发展障碍探源<br>4.5  本章小结<br>第5章  统筹城乡下的农村城镇化发展<br>5.1  中国农村城镇化概述<br>5.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作用<br>5.3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br>5.4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br>5.5  基于集群理论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措施建议<br>5.6  本章小结<br>第6章  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发展<br>6.1  产业集群概述<br>6.2  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模式分类<br>6.3  发展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的意义<br>6.4  依托城镇网络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br>6.5  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分析<br>6.6  推进依托城镇网络体系的产业集群发展措施及建议<br>6.7  本章小结<br>第7章  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模型<br>7.1  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性影响因素分析<br>7.2  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br>7.3  可持续性评价模型设计<br>7.4  本章小结<br>第8章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对比分析<br>8.1  比较实证分析对象的选择与确定<br>8.2  三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比较分析<br>8.3  本章小结<br>第9章  推进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对策<br>9.1  推进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布局<br>9.2  推进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体系框架<br>9.3  推进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br>9.4  本章小结<br>结论<br>参考文献<br>附录<br>致谢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售后保障
售前服务电话:010-62993931
售后服务电话:010-62993931
本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本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
本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标准查询网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厂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厂商)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常见问题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由本网站发货的订单,在订单发货之前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若已经出现物流信息,则表示订单无法修改。

无货商品几天可以到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商品的到货时间:若商品页面中,显示“无货”时:商品具体的到货时间是无法确定的,您可以通过商品页面的“到货通知”功能获得商品到货提醒。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暂停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若已经有物流信息,则不能取消订单。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均开具正规发票(图书商品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在商品页面右则,您可以看到卖家信息,点击“联系客服”按钮,咨询卖家的在线客服人员,您也可以直接致电。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您耐心等待1-2天,如未收到,本网站自营商品可直接联系标准查询网在线客服。

如何申请退货/换货?

登陆网站,进入“我的订单”,点击客户服务下的返修/退换货或商品右则的申请返修/退换货,出现返修及退换货首页,点击“申请”即可操作退换货及返修,提交成功后请耐心等待,由专业的售后工作人员受理您的申请。

退/换货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不包含检测时间):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7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各支付方式退款时间请点击查阅退款多久可以到账;
换货处理周期:自接收到问题商品之日起 15 日之内为您处理完成。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
您尚未登录

用户登陆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